-
公告
-
前言
-
1 总则
-
1.0.1
-
1.0.2 本规程适用于我省工业与民用建筑、市政工程的长
-
1.0.3 长螺旋钻孔压灌桩分为压灌混凝土后插钢筋笼灌注
-
1.0.4 本规程未作规定的应按现行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
-
-
2 术语和符号
-
2.1 术语
-
2.1.1
-
2.1.2 褥垫层mattress 在建(构)筑物
-
2.1.3 长螺旋钻孔压灌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compo
-
2.1.4 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后插钢筋笼灌注桩 lo
-
-
2.2 主要符号
-
2.2.1
-
2.2.2 计算系数 K——安全系数; β—
-
-
-
3 地基勘察
-
3.1 一般规定
-
3.1.1
-
3.1.2 地基勘察前应通过踏勘和搜集场地及其附近的地质
-
3.1.3 勘察手段应有适合场地岩土性能的原位测试相配合。
-
-
3.2 勘探点平面布置
-
3.2.1
-
3.2.2 勘探点间距应根据桩的承载性状确定,端承型桩的
-
3.2.3 复合地基的勘探点应按照天然地基布点要求布置,
-
3.2.4 同一建筑范围内当相邻勘探点揭露的主要受力层层
-
-
3.3 勘探孔深度
-
3.3.1
-
3.3.2 桩基和复合地基的一般性勘探孔深度应深入预计桩
-
3.3.3 进入岩层的桩一般性勘探孔应深入预计桩端以下1
-
-
3.4 勘察评价
-
3.4.1
-
3.4.2 提供场地地下水的类型、埋藏条件、水位标高等水
-
3.4.3 提供各层岩土的桩侧阻力、桩端阻力值、天然地基
-
3.4.4 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桩基、复合地基工程,应提供
-
3.4.5 评价长螺旋钻机成孔和成桩的可能性;对施工期间
-
-
-
4 桩的设计
-
4.1 一般规定
-
4.1.1
-
4.1.2 设计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时应取得下列基础资料:
-
4.1.3 根据长螺旋钻孔压灌桩基础损坏造成建筑物的破坏
-
4.1.4 桩的布置原则: 1 对后插钢筋
-
4.1.5 经过处理后的复合地基,按照本规程方法确定复合
-
4.1.6 应按建筑物设计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,选取代表性
-
-
4.2 桩的承载力计算
-
4.2.1
-
4.2.2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:
-
4.2.3 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:
-
4.2.4 桩的抗拔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:
-
4.2.5 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后插钢筋笼灌注桩的主筋配
-
4.2.6 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后插钢筋笼灌注桩的主筋配
-
4.2.7 对于受水平荷载的桩,主筋不应少于8φ12;对
-
4.2.8 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后插钢筋笼灌注桩箍筋宜采
-
4.2.9 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后插钢筋笼灌注桩桩身混
-
4.2.10 桩身承载力验算和桩身抗裂控制计算按《建筑
-
-
4.3 桩的沉降计算
-
4.3.1
-
4.3.2 桩基变形可用下列指标表示: 1
-
4.3.3 以下建筑物的桩基应进行沉降计算: 1 建筑
-
4.3.4 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桩基、对沉降无特殊要求
-
4.3.5 计算桩基础沉降时,最终沉降量宜按单向压缩分层
-
-
4.4 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
-
4.4.1
-
4.4.2 复合地基桩身混凝土强度应不低于C20。
-
4.4.3 复合地基桩体试块抗压强度平均值应满足下式要求
-
4.4.4 复合地基桩顶应铺设褥垫层。 1 褥
-
4.4.5 桩端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,应按《建筑地基基础
-
-
4.5 复合地基沉降计算
-
4.5.1
-
4.5.2 地基处理后的变形计算可采用复合棋量法按国家标
-
4.5.3 地基变形计算深度必须大于复合土层的厚度,并满
-
-
-
5 桩的施工
-
5.1 一般规定
-
5.1.1
-
5.1.2 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所用材料、成品、半成品质量应
-
5.1.3 施工前应进行成桩工艺试验,确定钻进速度、钻杆
-
5.1.4 施工中各个工序应连续进行,缩短间隔时间。如间
-
-
5.2 施工准备
-
5.2.1
-
5.2.2 对表层软弱的场地宜进行硬化处理。
-
5.2.3 正式进场施工前应对整套施工设备进行检查,保证
-
5.2.4 设备组装时应设立隔离区,专人指挥,严格按程序
-
5.2.5 安排材料进场,按要求及时进行原材料复试。
-
5.2.6 开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质量、安全技术交底,并
-
-
5.3 材料要求
-
5.3.1
-
5.3.2 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.5级,质量符合《硅
-
5.3.3 砂应选用洁净中砂,含泥量不大于3%,质量符合
-
5.3.4 石子宜选用质地坚硬的粒径10mm ~ 30m
-
5.3.5 粉煤灰宜选用I级或Ⅱ级粉煤灰,细度分别不大于
-
5.3.6 外加剂宜选用液体缓凝剂,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
-
5.3.7 搅拌用水应符合《混凝土搅拌用水标准》JGJ
-
5.3.8 钢筋品种、规格、性能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
-
-
5.4 施工机具
-
5.4.1
-
5.4.2 灌注设备:混凝土输送泵,可选用(45~60)
-
5.4.3 钢筋笼加工设备:电焊机、钢筋切断机、直螺纹机
-
5.4.4 钢筋笼置入设备:振动锤、导入管、吊车等。
-
5.4.5 其他满足工程需要的辅助工具。
-
-
5.5 施工工艺
-
5.5.1
-
5.5.2 放线定位:按桩位设计图纸要求,测设桩位轴线、
-
5.5.3 钻机就位:钻机就位后,保持钻机平稳、调整钻塔
-
5.5.4 钻机定位后,进行预检,钻尖与桩位点对中,钻机
-
5.5.5 钻机成孔:钻进速度根据地层情况按成桩工艺试验
-
5.5.6 钻机钻进过程中,不宜反转或提升钻杆,如需提升
-
5.5.7 对于饱和粉细砂及软土层部位,宜采取跳打的方法
-
5.5.8 达到设计桩底标高终孔验收后,进行压灌混凝土作
-
5.5.9 混凝土开始压灌时,宜先提升钻杆200mm~3
-
5.5.10 冬季施工应采取有效的防冻施工方案。压灌混凝
-
5.5.11 当气温高于30℃时,应在混凝土输送泵管上采
-
5.5.12 混凝土灌注充盈系数不得小于1.O ~ 1.
-
5.5.13 混凝土试块留置应按有关规定执行。
-
5.5.14 钢筋笼制作:按设计要求的规格、尺寸制作钢筋
-
5.5.15 桩身混凝土灌注完成后应立即进行钢筋笼插入作
-
5.5.16 将振动用钢管在地面水平穿入钢筋笼内,并与振
-
5.5.17 在插入钢筋笼时,先依靠钢筋笼与振动导管的自
-
5.5.18 桩体达到70%设计强度以后,方可进行开槽及
-
5.5.19 垂直度和桩位偏差的控制应按《建筑地基基础工
-
5.5.20 桩顶保护长度不应小于500mm,桩间土宜
-
-
5.6 褥垫层施工
-
5.6.1
-
5.6.2 褥垫层铺设范围应超过基础边缘不小于褥垫层厚度
-
5.6.3 褥垫层铺设宜采用静力压实法,当基础底面下桩间
-
-
5.7 成品保护
-
5.7.1
-
5.7.2 施工时,钻孔弃土宜及时清运,避免影响施工进
-
-
5.8 施工安全
-
5.8.1
-
5.8.2 进场的大型机械设备,如汽车吊、挖机、桩机、自
-
5.8.3 开工前应对设备进行安全可靠性检查,确保施工安
-
-
-
6 质量检验和验收
-
6.1 一般规定
-
6.1.1
-
6.1.2 桩基工程的检验按时间顺序可分为三个阶段:施工
-
6.1.3 对砂、石子、水泥、钢材等桩体原材料质量的检验
-
-
6.2 施工前检验
-
6.2.1
-
6.2.2 施工前应进行下列检验: 1 混凝
-
6.2.3 设计等级为甲、乙级或设计有要求的建筑桩基,施
-
-
6.3 施工过程检骑
-
6.3.1
-
6.3.2 对于桩的施工工序的质量检查宜按第5章有关条款
-
6.3.3 褥垫层材料应进行检验。
-
-
6.4 施工后检验
-
6.4.1
-
6.4.2 工程桩应进行承载力和桩身质量验收检验。
-
6.4.3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桩基工程,应采用静载荷试验对
-
6.4.4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桩基工程,可采用高应变动测法
-
6.4.5 桩身质量除对预留混凝土试件进行强度等级检验外
-
6.4.6 对抗拔桩和对水平承载力有特殊要求的桩基工程
-
6.4.7 复合地基承载力可用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确定,试
-
-
6.5 桩的检测
-
6.5.1
-
6.5.2 调查、资料收集阶段宜包括下列内容: 收
-
6.5.3 应根据调查结果、检测目的和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
-
6.5.4 检测开始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: 当采用
-
6.5.5 验收检测的受检桩选择宜符合下列规定: 1
-
6.5.6 受检桩应先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,后进行承载力检
-
6.5.7 检测报告应结论明确、用词规范。检测报告应包含
-
-
6.6 工程质量验收
-
6.6.1
-
6.6.2 验收应包括下列资料: 1 岩土工程勘
-
-
-
附录A
-
附录B